首頁 > 實驗室介紹 >> 研究簡介

研究簡介


本實驗室旨在以認知神經科學的腦造影技術,包括眼動儀、事件誘發電位腦電波、腦磁波、功能性磁振造影等方式,探討大腦與語言處理的關係。近期的研究議題包括語言習得與閱讀理解的認知與神經機轉,嬰幼兒語音知覺與閱讀發展的關連,探討語言與閱讀障礙成因以提供早期鑑別的神經生理指標,以及失語症與老化對語意與脈絡理解的影響。實驗室研究方向如下:




語音知覺與發展 : 從早期的語音解碼到閱讀發展


近期研究指出,嬰幼兒的語音發展以及語音知覺表現可有效預測這些孩子日後的閱讀能力。有閱讀障礙家族史的嬰兒對語音區辨的腦波反應,明顯與沒有家族史的嬰兒的反應不同。這類研究的進展得益於腦波觀測技術。不匹配負向波 (Mismatch negativity; MMN) 是一種由聽覺刺激引發的事件相關電位,它反映著大腦偵測到聽覺刺激改變的自動反應。收集 MMN 資料時受試者不需要注意聽覺刺激,甚至可以在睡眠狀態下進行。因此這個腦波指標相當適合用來測試無法配合行為作業要求的受試者,例如:特殊疾病的族群以及嬰幼兒,目前這項技術已廣泛被用在探討嬰幼兒語音知覺發展的研究上。

然而不同語言具有不同的語音特徵。因此本實驗室近年來致力於使用MMN探討中文母語者的語音知覺發展,以檢驗語音特徵改變時的 MMN 與中文閱讀能力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以成人為受試建立區辨純音、國語聲調,以及音首與韻尾等特徵改變時的 MMN 實驗典範。並比較閱讀困難的學齡兒童與一般閱讀能力兒童在 MMN 特徵上的差異。目前,我們也致力於使用縱貫式研究追蹤早產與足月生嬰兒從 0 到 2 歲間在上述語音知覺 MMN 的發展情形,配合其語言能力,動作發展與其他臨床指標,試圖找出此項指標與各項認知能力之關係,並建立學齡前(4-6歲)與學齡兒童(7-13歲)的中文語音知覺常模。長程目標是希望能建立區辨中文語音的發展資料,未來可發展為早期鑑別語言與閱讀障礙的神經生理指標。

參考著作

Lee, C.-Y., Yen, H.-L., Yeh, P.-W., Lin, W.-H., Cheng, Y.-Y., Tzeng, Y.-L., & Wu, H.-C. (2012). Mismatch Responses to Lexical Tone, Initial Consonant, and Vowel in Mandarin-Speaking Preschoolers. Neuropsychologia, 50(14), 3228-3239.

Cheng, Y.-Y., Wu, H.-C., Tzeng, Y.-L., Yang, M.-T., Zhao, L.-L., & Lee, C.-Y. (2013). The Development of Mismatch Responses to Mandarin Lexical Tones in Early Infancy. 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 38(5), 281-300.



文字辨識與閱讀習得


口語能力的表現,不論在歷史的演進上,或是在人類個體獲得語言能力的時間點,皆早於掌握閱讀、書寫文字。因此,基本上識字歷程的重點在於學習語音與文字之間的對應關係,或者說是學習如何使用視覺文字符號來表達語言。然而近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學習文字會反過來影響口語詞彙辨識歷程。本實驗室積極的藉由觀察成人、學齡兒童的閱讀行為,以探討閱讀與學習障礙的孩子究竟在哪些環節上產生困難,以及閱讀習得的認知與神經基礎為何。中文字雖非拼音文字,但具有眾多的形聲字。我們已經完成一些研究在探討閱讀習得的歷程中,讀者如何逐步掌握文字的規則,例如部件位置的知識,聲旁表音覺知。另外,由於漢語音節結構相對簡單,以致同音字眾多也是漢語的一大特色。因此,近期的研究將探討口語詞彙辨識,以及中文使用者如何克服同音字區辨的困難。期盼這些研究能對教育與臨床上的早期療育與輔助教學設計能有所貢獻。

參考著作

Tzeng, Y.-L., & Lee, C.-Y. (2012).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Orthography-to-Phonology Mapping Consistency i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20(4), 45-84.

Lee, C.-Y. (2011). The Statistical Learning Perspective on Chinese Reading. In P. McCardle, J.-R. Lee, O. J.-L. Tzeng & B. Miller (Eds.), Dyslexia across Languages: orthography and the Brain-Gene-Behavior Link (pp. 44-61). Baltimore: Brookes Publishing.

Hsu, C.-H., Tsai, J.-L., Lee, C.-Y., & Tzeng, O. J.-L. (2009). Orthographic combinability and phonological consistency effects in reading Chinese phonograms: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Brain and Language, 108(1).

Hsu, C.-H., Lee, C.-Y., & Marantz, A. (2011). Effects of visual complexity and sublexical information in the occipitotemporal cortex in the reading of Chinese phonograms: a single-trial analysis with MEG. Brain and Language, 117(1), 1-11.


語句理解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的閱讀書報、使用多媒體資訊,或者與人交談。種種的語言經驗使我們吸收豐富的資訊。透過理解語句的訊息,我們不斷累積對世界的知識。這些動作對您來說輕而易舉,但是如果回想一下成長的經歷,您是否曾經面對著課本,但是唸不出課文呢?面對著國文考試一定會出現的「閱讀測驗」題組,您是否有過苦苦思索卻不知如何解題的時候?從以上經驗您會發現,理解語句訊息並非天生神力。
關於語句理解,本實驗室欲討論的方向為:
(1) 年齡與閱讀的關係— 隨著年紀的變化,我們是否發展出更好的策略以增加閱讀的效率,又或者我們在儲存與運用語言的模式其實會隨著年紀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2) 腦部損傷對閱讀表現的影響:藉由觀察腦傷後語言功能受損的患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大腦的神經機制與語言功能之間的對應關係,以期未來可協助應用層面的發展。
(3) 閱讀理解的處理歷程與語意知識對應的關係。


參考著作

Lee, C.-Y., Liu, Y.-N., & Tsai, J.-L. (2012). The time course of contextual effects on visual word recognition. Frontiers in Language Sciences, 3(285), 1-13.


<延伸閱讀>
科學人雜誌第 106 期 2010 年 12 月 「人之初的聽與看」 李佳穎老師




遊戲開發


本實驗室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識字教學遊戲,透過數位平台提供辨識中文語音、字形、詞彙的訓練界面。遊戲正處開發階段,目前已開發收割季節遊戲APP,每日腦點心APP,以及注音冒險王APP,仍需要進行許多測試與檢討,歡迎有興趣的學校、老師與我們聯繫,幫助有需求的小朋友學習中文字。也歡迎各界人士給予建議以增進遊戲品質,期許能為台灣的兒童語言學習推進一步!<延伸閱讀>